CT和磁共振成像发现“缺血灶”是不是大脑缺血了? MRI技术解析
CT和磁共振成像发现“缺血灶”是不是大脑缺血了?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和研究脑卒中的重要手段。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信号,通过电脑处理后形成人体内部器官和结构的高清图像的技术。与其他成像方式相比,MRI特别适用于软组织结构成像,如大脑。
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80%左右,由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脑细胞死亡。在T2加权影像中,缺血区域会呈高信号,即图像上呈现亮斑,这是由于水分含量增加引起的。缺血几小时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可以敏感地显示出缺血区域的高信号,帮助早期识别和治疗。
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由脑内血管破裂引起。随着出血时间的不同,血液的MRI信号会发生变化,早期出血呈现不均匀的高或低信号,而随着时间推移,信号会有明显变化。磁化转移成像(MTI)可以辅助检测小的出血点,特别是在微出血早期,提高诊断精确性。
MRI不仅能够区分脑卒中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还可以通过不同序列的图像细分出血肿、水肿、缺血区域的大小和位置,甚至评估受损组织周围的脑部活动状况。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如果MRI显示某个血管被阻塞,医生可以通过介入手术直接去除血栓,迅速恢复血流,大幅降低脑组织损伤。
此外,MRI不仅能帮助了解脑卒中的严重程度,还能够评估治疗效果。通过定期进行MRI扫描,医生能够监测患者脑部恢复情况,评估康复治疗效果,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帮助患者恢复脑功能,并有效预防二次脑卒中的发生。CT和磁共振成像发现“缺血灶”是不是大脑缺血了?!
MRI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透视脑卒中内部世界的窗口,在脑卒中治疗和康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