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第七届进博会让世界共享中国的发展机遇
专家解读第七届进博会
“中外媒体学术沙龙——解读第七届进博会”活动在上海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以进博会为平台,实现国内外市场联通,激发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和新趋势,推动全球贸易经济增长,让世界共享中国的发展机遇。专家解读第七届进博会!
近年来,在进博会展台上,“绿色金融”成为多数金融机构展示的重点。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各类金融机构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精准把握各类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深化数据平台建设,多维度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需求。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做好上海金融“五篇大文章”行动方案》,提出30条内容,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特别是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复旦大学教授、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表示,一系列政策显示上海积极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决心,发挥全国引领、国际影响的作用。他认为,进博会为可持续发展和绿色金融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机遇,全力推动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例如,渣打银行等多个跨国金融机构借助进博会平台,引进和展示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创新产品与服务,不仅推动国内外标准对接,还通过合作协议携手企业客户共促实体经济。2022年,渣打银行与华友钴业在进博会签约;2023年,为华友钴业发放首笔符合渣打集团《绿色和可持续产品框架》的可持续贷款,助力华友钴业采购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中间产品的原材料提供金融支持;2024年,渣打集团又支持华友钴业完成首笔多币种可持续挂钩银团贷款。
作为推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连续7年举办的进博会持续传递着开放强音。前6届进博会已有近2500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亮相,累计意向成交额超过4200亿美元;累计组织1130多家外资企业和投促机构赴各地开展精准对接,不少展商在中国开出新门店、新工厂、新研发中心。本届进博会企业展继续保持36万多平方米的超大规模,目前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都超过上届,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经所国际贸易研究室副主任彭羽认为,本届进博会将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继续为各国展示综合形象和贸易投资领域机遇搭建重要平台,推动“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进博会已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各国人士将进博会作为展示商品、拓展市场、促进交流、实现价值的大舞台,印证开放中国的强劲磁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本届进博会将有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展品首发首展,除了医疗器械外,还包括高端装备、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先进农业技术等诸多科技前沿领域。首次设立的新材料专区涵盖电子材料、生物材料、特种材料等位于全球高端制造产业链上游的高附加值产品,英威达、立邦、爱德万测试等头部企业首次参展,都将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李健表示,进博会不仅是新质生产力展示的平台,平台效应对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更为明显。近日,黄浦江畔一个巨大的红色装置引发人们的关注,这是跨国企业高通在北外滩打造的一处创意装置——“挤牙膏”,意在邀请中国消费者共享最新骁龙移动平台带来的技术突破。高通计划将全新的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带到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讲述高通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创新的故事。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和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众多外企在这里分享市场机遇。近年来,上海持续加码“首发经济”,吸引全球范围内各行业活动首发上海,推动更多面向全球市场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落地上海率先应用。同样,进博会也已成为很多外企展示与中国生态伙伴合作成果的“样板间”,展品越来越多样,在华合作伙伴也一年比一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