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电动自行车上牌乱象亟待整顿 规范管理迫在眉睫

电动自行车成为越来越多人短途出行的选择,但随之而来的违规行驶、电池安全和上牌难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年来,国家在鼓励行业发展的同时,加强了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治理。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联合发布公告,将强化电动自行车产品准入要求及行业规范管理。修订后的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今年11月1日正式实施,不符合标准的车辆不得生产、销售或进口。公告还强调要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的管理。

媒体:电动自行车上牌乱象亟待整顿

电动自行车上牌有助于规范化管理,约束驾驶人的不当行为,保障出行安全。各地纷纷加快了正规化管理的步伐。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市场环境差异和用户对政策了解不足,不少人在上牌过程中遭遇乱收费、被诱导购买额外保险等乱象,导致“便民工程”变成了“添堵事件”。

媒体:电动自行车上牌乱象亟待整顿 规范管理迫在眉睫

例如,有博主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上牌的经历。他在购车时得到了不正规发票,无法上牌,补开发票还需额外支付200元。解决发票问题后,又被告知车辆超重,建议花钱改装。另一位网友也遇到类似情况,其正常购买的电动车在称重时显示超重,手机称重结果异常,显然是门店通过“鬼秤”引导消费者进行改装以赚取费用。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全国各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业乱象。一些门店会诱导顾客购买保险、反光框等附加服务,甚至故意拖延上牌进度迫使消费者购买保险。更严重的是一些线下门店以“代上牌”为名收取高额费用,有的甚至高达500元。实际上,正规渠道上牌只需几十元,还可以选择邮寄服务。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加大了整顿力度,各地相关部门和企业也在探索便捷解决方案。广西、浙江、山东等地推出了在线申请上牌的入口,用户可以全程线上提交申请和资料,这种方式更加方便快捷,有助于减少乱象,保护消费者权益。

解决电动自行车上牌乱象需要政策引导、企业配合和消费者自觉选择正规渠道。希望现代化管理手段能够有效规范电动自行车上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